优优健康网

首页  >  心理  >  人生感悟  >  蔡格尼克效应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蔡格尼克效应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多图]

LZZ 2015-12-4 11:27:06 心理需求情感 我要评论(0)

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就研究发现,人们对那些未完成的事情比已经完成的目标拥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样中国古人在《诗经·周南·关雎》中就有“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描写,二者异曲同工。之后便有了“梦寐以求”的说法,而有些人更是对未获得人或事物日夜期盼,正是印证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蔡格尼克效应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1)

那么,为什么会有“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种心理呢?

1、未完成感

蔡格尼克效应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2)

“未完成感”是一种常见的状态,它是指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状态,这与人的需求心理有关。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知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需求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任何一层次都可能有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未完成感”会激发人强烈的心理扩张情绪,驱使人们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比如上一代未完成的心愿希望下一代实现,某些为到达心理需要而采取极端手段。这些结果有好有坏,但是切忌不要陷入“未完成感”的泥沼。

2、竞争压力

蔡格尼克效应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3)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得不让更多的人面临更大的压力。一些社会无形形成的规则迫使人们必须为之努力获取,例如对学历的要求。而人们有时为了获得某种需求并不是因为生活必须,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例如对苹果公司产品的追求。竞争的压力不得不让更多人为了面子而奔波努力,甚至一些毫无意义且后果严重的行为依然有人去执行。

其实,得不得是否真的是最好的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这只是一种无止境的欲望心理在作祟。我们需要减少“未完成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关注当下更加重要。曾经期盼已久的事物或人现在获得了又有多少人保持着最初的快乐和期待呢?新鲜感和刺激感一过,许多曾经梦寐以求的并没有多大意义。珍惜眼前,不盲目追逐才是应当做到的。

蔡格尼克效应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4)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